5月30日,學校開展國家級非遺“桐城歌”進校園教育傳習活動,國家級“桐城歌”傳承人查月華,縣級“桐城歌”傳承人江月本,桐城市文化館館長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郭驪一行,我校桐城派學術研究中心負責人陶家韻,藝術與設計系副主任倪甜甜以及部分音樂專業(yè)師生參與活動。
郭驪館長向師生們簡單地介紹了“桐城歌”源起、發(fā)展演變,音樂形態(tài)及聲腔特征,突出展現(xiàn)了“桐城歌”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藝術特征。她進一步介紹,長期以來,桐城市文化館謹遵“保護為主、搶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傳承發(fā)展”的方針,攜手桐城師專建立了“教學、實訓、傳承、展示、研究”為一體的桐城歌教育傳習基地,在“桐城歌”研究推廣領域獲得顯著成績。
陶家韻表示,作為地方高校,又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習基地,桐城師專有責任,有義務研究和推廣“桐城歌”等地方非遺文化。他指出,近年來學校利用學術研究的優(yōu)勢,以課題為載體,深入研究“桐城歌”,為其進一步對外推廣提供了理論支撐,同時通過開展非遺進校園等活動,向大學生宣傳介紹“桐城歌”。陶家韻表示要進一步與桐城市文化館加強合作,實現(xiàn)優(yōu)勢互補,有序有效開展相關活動,不斷推動地方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。
隨后,在“桐城歌”聲腔研討會上,查月華、江月本現(xiàn)場演唱“梔子開花枝搭枝”“什么風兒這么涼”兩首原生態(tài)桐城歌。音樂專業(yè)教師王雨辰對桐城歌的聲腔進行分析,認為桐城歌具有典型江淮民歌的特點,律動鮮明,節(jié)奏強烈,高亢嘹亮,自由奔放。歌詞寫實,幽默,有很強的的文學性和歌唱性。他指出,桐城歌的音樂形式簡明樸實、生動靈活,流傳廣泛,很好地反映了桐城人民美好的社會生活和勞動智慧。他希望要利用現(xiàn)代化手段,加快原生態(tài)桐城歌的挖掘和保護。其他教師從桐城歌的民歌性、韻律性和語言節(jié)奏等角度對桐城歌聲腔進行了分析。
研討會上,查月華、江月本還現(xiàn)場進行了教唱,讓同學們親身體驗了桐城歌的特點。(倪甜甜撰稿 陶家韻審稿)